在全球產業鏈重塑中充分釋放中國制造能量
疫情在全球蔓延已經給制造業帶來巨大沖擊,且從長期來看,很可能會導致全球制造業供應鏈和產業格局的重構。剛剛經歷了國內疫情的制造企業,也面臨著抵御全球疫情帶來的二次沖擊。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從長期看,全球制造業將進入多強并存、多區域發展、多元共治的新格局;中國制造業未來發展要揚長補短、攻守兼備,用供應鏈思維來指導未來產業發展。
全球制造業將進入多強并存、多區域發展、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短期看,疫情對制造業沖擊大。受商流、物流、資金流、人流等斷流、緩流的影響,制造業在供給、需求、流通、要素供給等方面承受多重挑戰與壓力,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與風險,運行成本大增,運行效率陡降,產能過剩與產能閑置并存。從中期看,制造業隨著各國疫情防控好轉、國內政策支持效應顯現將恢復與好轉。同時,疫情沖擊帶來各國產業發展的此消彼長,世界制造業格局會有較大調整,美歐日印等國會對供應鏈戰略與政策作出重大調整;诠⿷湴踩、國家競爭的原因,全球供應鏈會有一定程度的改流,全球供應鏈格局會發生重大變化。從長期看,中國在全球制造業中的地位會顯著提升,越南、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地位也會提升,美歐日地位相對下降,進入多強并存、多區域發展、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智庫規劃研究所所長程楠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疫情暴發對我國制造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供給端和需求端。從供給端看,近期多個國家上調疫情警戒級別,人員流動受限、物流交通受阻、企業停工停產,破壞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正常運轉。雖然我國各地大部分企業已經在有序復工復產,但如果上游基礎原材料、核心零部件、中間模組等部分進口物資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或導致部分行業和企業無法有效達產。從需求端看,疫情蔓延造成的恐慌或在短期內導致對部分日用消費品的需求出現井噴式增長。但長期看,我國外需導向的出口型產業或受到較大沖擊。
揚長補短、攻守兼備用供應鏈思維指導我國未來產業發展
如何在全球產業鏈重塑中釋放我國制造業能量?魏際剛認為,這里有戰略與戰術的問題,要有系統思維、戰略思維。中國制造業未來發展要揚長補短、攻守兼備,要用供應鏈思維來指導未來產業發展。要加快推進制造強國建設,推進制造業全方位創新,特別是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全球化步伐,在全球合理配置資源、整合資源。在關鍵領域要把自主發展與開放發展結合起來。要培育打造一大批鏈主企業,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深做好配套,通過打造產業大生態,讓供應鏈更有彈性,讓產業生態更加強大。中國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制造業供應鏈開放、穩定、安全。
程楠表示,我國制造業需要充分發揮既有的生產能力優勢和產業鏈配套優勢,大力培育產業集群生態優勢和新興產業競爭優勢,在全球產業鏈的重塑中凸顯中國制造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進一步提升我國先進制造能力,用更低的能耗實現更高的效率和更穩定的品質,滿足更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二是高度重視培育小巨人企業和“隱形冠軍”,進一步鞏固我國產業鏈配套優勢。支持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再通過持續的人員、業務和管理培訓,引導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三是以先進制造業集群為載體,積極構建“政產學研金介用”多主體共生的產業生態圈,開展跨領域跨行業的協同創新,以適應新時代的創新節奏和方向。四是以新基建為契機,以滿足強大內需市場為牽引,搶抓5G、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努力爭取新的競爭優勢和先發優勢。
“中國制造業未來要加快改革開放和創新,全方位釋放中國制造業能量,激發企業家精神,激發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熱情。要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全球要素資源,助力中國制造業騰飛。
|